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总医院消化内科杨云生教授:肠道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

来源:爱游戏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4-18 02:03:22

  2024年4月2日是第17届世界自闭症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自闭症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的第一位。

  消化道不单单是消化食物的场所,更是人体健康的守护者,人体所需的营养的东西99%以上靠消化道吸收,一旦消化道功能失常,我们将没办法得到正常的水、电解质和营养支撑,很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同时它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内分泌器官、微生物系统等,消化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消化道的微生物群落必然的联系到我们的消化吸收、肠道屏障、免疫功能、身体生理功能和健康,如果微生物系统或微生态失衡,可引起多种疾病。

  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中有相当比例患有消化道症状,有的类似肠易激综合征的胃肠症状,而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两者是协同工作的,消化道菌群被称作是“肠-脑轴”的重要调节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粪菌移植(FMT)是从健康供体的粪便中提取制备的菌群移植物(除细菌,还有别的微生物),移植到患者消化道中(一般是肠道),调整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干预、治疗肠道疾病的目的。总医院消化内科杨云生教授及儿科邹丽萍教授团队,2015年单独使用粪菌移植(FMT),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发现有效,给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通过深入研究,使得许多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为“星星的孩子”搭起融入社会的桥梁,帮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消化道里除了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还有我们吃的东西,在消化道里食物会发酵,微生物与食物相互作用,这样会产生很多影响大脑的一些物质,例如像5-羟色胺,我们叫血清素,还有别的的会影响神经的递质,或者有的免疫因子会影响我们大脑的功能,这中间还包括情绪焦虑、抑郁、急躁等等,实际这是一些现象、一些症状的表现,但它真正根本的物质基础就是肠子里头产生的很多代谢产物或化合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后作用到大脑,作用到神经细胞,干扰它的功能,就会反映出来相应的一些症状。

  肠道微生物组和大脑神经系统,有着紧密的关系。消化道有亿万级活的微生物,通过消化食物产生各类代谢物质,各类微生物分子及其代谢物质通过血液、免疫、肠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近年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细胞因子以及菌群代谢产物进行双向交流。

  目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移植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方法,这项疗法开始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慢慢的变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移植对神经精神疾病、代谢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治疗效果。

  因此,菌群移植技术逐渐扩展应用到消化系统以外疾病的治疗,如自闭症、抽动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领域。既往我们和其他研究表明对伴有胃肠道症状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移植后,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自闭症相关症状得到缓解。

  肠道菌群的移植,不光要关心它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规范性的问题,不是说随便找一个人的粪便就可以去做微生态移植的,供体的筛查是极其严格、认真的,或者说我们是有专业要求的,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讲,供体是不能够有任何的疾病,比如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例如供者肥胖,或者有免疫疾病、肿瘤病史、精神病史,甚至家族有这样的病史的,都是在排除的范围,这只是筛选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的检测,在我们研究团队来讲,我们会更严格,可以说比国际的共识标准还严格,我们可能会对它的耐药问题,对胃肠道进行更深入的检查,这都是要做的。

  筛查一个真正健康的供体还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团队筛查的成功率在0.5%左右,大家可想而知它的难度有多大,而且这还是在健康的人群里头去筛查,在相对疾病少的年轻人群里筛查。当然按照目前国际所发的一些共识的意见来说,筛查出来的成功率大致是 3%,但按照我们团队筛查的标准,比国际标准要严格,实际上也就是 0.5% 左右,所以我们对供体的筛查是极其严格的,不是随便找一个,也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般体检没问题的“健康者”。

  第一个就是胶囊制备,把它制备成一个胶囊很方便,谁都可以用,这是它的好处,但它的缺点是胶囊的量是有限的,不能制备成很大的量,再有就是胶囊很难制备新鲜的,所以胶囊制备尽管从途径上来说,是被大家希望广泛去用的,较为方便,但是结合疗效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团队基本不用胶囊的办法,还在于胶囊的疗效我们大家都认为是大打折扣的。

  那么说到不用胶囊的办法,就是通过做内镜,现在无痛的肠镜、胃肠镜都很普及,大家可能都做过,就是我们用一个特殊的管道通过肠镜去把制备好的移植物喷洒到大肠去,这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能够最终靠这条途径来做的,依照我们研究的经验,或者说国际上不同研究的报道,这应该是最有效的一种办法,也是目前来说最可靠的办法。

  杨云生历任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病中心主任、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任:历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微生态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世界胃肠病组织科学委员会、内镜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Microbiota & Diseases 主编,JDD、MMR副主编,Gastroenterology、 Gut等著名医学期刊编委等,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等。

  荣誉成果:牵头组建总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亚太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微生态科及实验室等。先后开展10余项国际先进内镜技术,在国内开展和推动了无痛内镜、内镜规范消毒等,对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推动作用。主持发明具有我国原创知识产权的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国际首次实现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人体消化内镜检查,获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发明便携式医用内镜系统等。探索建立肠微生态移植技术体系,发现对溃疡性结肠炎、抽动症、孤独症等有效,目前,他带领团队正在进行新的研发和升级,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先后承担国家863(首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队重大专项、基础加强计划、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军队医疗一等奖、北京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论文16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首届名医奖,科学中国人奖,2023年度十大医学原创研究领衔者称号等。

  研究领域:胃肠微生态与疾病、内镜机器人与新技术。临床擅长:消化系复杂疑难病、胰胆病、肠道微生态失常疾病、ERCP等内镜微创治疗有丰富经验。

  出诊信息:周三上午,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楼八层,多学科会诊中心。